三十餘年來小雨的兒子有哪些階段性的轉變?
最盛時期?對當時服裝的想法與詮釋,想要表現的內涵又是什麼?
如果能說清楚是受哪種文化的影響,分類無法分類的感性,發掘具有同樣文化影響的消費者,也其反思被雕塑的定義。
為何在鐵雕之外選擇另一種雕塑材質?是先做鐵雕還是玩布?觸碰極端的質感引起什麼創作上的樂趣?
在設計服裝時,怎麼看待人這個角色?布又扮演著什麼?服裝又是什麼?若以功能性、時尚感連接服裝,它是否是雕塑的延伸?
小雨的服裝沒有制式的穿著公式,它只是提供一些創作的元件,因為消費者可隨個人喜好、想法、空間搭配,同一件衣服透過不同的穿著方式,就會創造出多重的風格與特質。